张弛,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基金委“优青”获得者,北京市青年拔尖团队带头人、科技新星,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新锐科技人物。200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尤政院士。主要从事纳米发电机和自驱动微系统领域研究,开创了摩擦电子学新研究方向。发表论文180余篇,引用1万多次;获授权国内外专利50多项;出版中英文专著5章;做国际会议邀请报告60余次。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入选El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影响力榜单,获评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奖等。现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IEEE T. Nanotechnol.、Sensors、《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等期刊副编辑和青年编委。
摩擦电子学实验室主要从事纳米发电机和自驱动智能微系统领域研究,集中于摩擦纳米发电机、摩擦电子器件、自供能微纳仪器与设备等。近年来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机理特性、微纳制造和器件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首次揭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与传统电磁发电机的对称性与互补性,研制了超高表面电荷密度和输出功率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首次提出了由摩擦电和半导体耦合的新研究领域——摩擦电子学,在摩擦电子学基础理论、材料多样性、功能器件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开展了重要工作;首次实现了一种针对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通用型电源管理模块,突破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实用化技术瓶颈,可为自驱动系统提供完整的微能源解决方案,并开展了其在机器人触觉、穿戴器件和无线传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摩擦电子学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1. 纳米发电新能源技术;2. 摩擦电智能传感器件;3. 自驱动微纳机电系统。
|